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網頁置頂
:::
facebook分享

板栗癭蜂(2012)

板栗癭蜂之簡介與防治
 
 
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1015月底進行蟲癭相調查時,在北東眼山的高冷地試驗場區栽植30餘年的日本栗枝條上發現臺灣新發生植物有害生物-板栗癭蜂(Dryocosmus kuriphilus)動植物防疫檢疫署接獲通知後,隨即會同南區農業改良場人員前往嘉義黃金板栗產區進行現場勘查,發現從事經濟生產之栗園也受到板栗癭蜂危害,但不致於影響板栗產量,惟另外勘查粗放式管理的栗園,其受害株數竟達 9 成以上,造成板栗減產50-70%,嚴重時可造成樹勢衰弱並導致植株枯死。
板栗癭蜂為造癭昆蟲,一年發生1代,卵、幼蟲、蛹均生活在殼斗科栗屬(Castanea)的植物體內並形成蟲癭,造癭位置為幼枝、葉柄及葉身,通常於5-7月陸續開始化蛹,成蟲只有單一性別,由雌成蟲(體長約0.25-0.3公分)羽化後離癭尋找當年生枝條之休眠芽為產卵目標,卵孵化後,一齡幼蟲在芽內植物器官的原基形成小蟲室,以緩慢發育型式越冬,直到隔年春天栗芽開始發育,幼蟲及蟲癭才同時發育,也就是在此時才會在田間看見蟲癭(1~3)。由此可知,板栗癭蜂會潛伏在枝芽內一段時間,在這時期幾乎看不出來受感染的板栗外觀與正常植株有何差異,當我們發現蟲癭時,板栗癭蜂早在去年的秋冬就居住在寄主植物體內,尤其是板栗癭蜂成蟲暴露在外的時間非常短,生活史的絕大部分都隱匿於蟲癭中,因此傳統之藥劑噴灑無法有效防治。
為掌握防治時機,防檢署委請專家研究板栗癭蜂生態,辦理防治宣導講習,以及開發防治方法,協助農友解決蟲害問題。而目前當務之急應做好田間衛生管理:
一、板栗採收後(9-10),清除田間殘餘廢棄物並修剪主幹上的徒長枝,減少園內的害蟲密度,同時使養分集中於較健壯的枝條。
二、在栗樹生長季節,以人工摘除蟲癭並集中銷燬,均能有效減少蟲口密度,降低該害蟲對板栗的影響。
 
圖1. 板栗癭蜂生活史示意圖。(楊曼妙提供)
1. 板栗癭蜂生活史示意圖。(楊曼妙提供)
 
圖2. 板栗癭蜂各時期形態圖。(唐昌迪提供)
2. 板栗癭蜂各時期形態圖。(唐昌迪提供)
 
圖3. 板栗癭蜂蟲癭約略呈球形,蟲癭初期為綠色(A),以後逐漸發展成紅色或兩色摻雜(B),成蟲離癭後轉至枯褐色(C.D)。(唐昌迪、魏妙楹提供)
3.板栗癭蜂蟲癭約略呈球形,蟲癭初期為綠色(A),以後逐漸發展成紅色或兩色摻雜(B),成蟲離癭後轉至枯褐色(C.D)(唐昌迪、魏妙楹提供)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Top